青海省明长城蜿蜒于世界屋脊东北缘的崇山川谷之中,是全国海拔最高的长城。2008年,青海 省开始明长城资源调查,世界屋脊上的明长城自此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明长城全长约363千米,东与甘肃省明长城相接,全线穿山越岭蜿蜒 分布在青海省12个县(区)。
这是11月30日拍摄的明长城(门源段)一角。新华社记者 耿辉凰 摄
顺着起伏的山脉望去,一条古老的“边墙”蜿蜒横亘在山脊之上。专家介绍,明长城(大通段)海拔最高点接近4200米,是青海省明长城中海拔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
明长城(大通段)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于明隆庆六年起开始修筑。根据《青海 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大通县境内明长城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墙体脉络清晰,雄伟壮观。2020年11月26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明长城大通 县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大通县博物馆馆长张增录介绍,明长城(大通段)以墙体为主要构成部分,建筑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采用了土墙、石墙、山险墙等不同类型的墙体与壕堑相连,共同构成长城本体防御体系。
作为海拔最高的明代长城遗存,明长城(大通段)见证了当地历史的盛衰变迁,夯土结构的城墙被风雨剥蚀乃至坍塌,土蜂筑巢、野草生长、冲沟发育……一系列自然病害和人为损毁也危害着明长城的保存。
记者从大通县文体旅游局了解到,2012年至2016年,当地政府实施大通明长城(一期)约4.7公里的抢险加固工程。2016年至2022年,大通县每年举办长城保护专题培训班,累计21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
培训班上,长城保护员王正林第一次了解到“边墙”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现 在多了一个身份,也多了一份责任。”王正林一步一个脚印,沿着“边墙”旁的小路边走边拍照记录,观察长城本体有无坍塌、损坏。这条崎岖的山路,他每两天巡 查一次,步行3个多小时。
2022年4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根据规划,各地将对长城本体进行抢险和保护性修缮加固,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区,活化利用长城文旅资源,丰富长城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和达坂山之间,青海明长城四大关之一——老虎沟关堡雄踞于门源县境内北山乡老虎沟口半山腰的山坡上。
古城墙下,游人络绎不绝。沿着围绕门源古城1800米的木质栈道游览,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古时的宏伟建筑。
“2022年,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门源段)保护展示中心项目,不仅对古城墙进行保护,还修建了文化墙。”门源县文化馆馆长张玉全说,“我们计划将古城历史传说和长城故事展现在文化墙上,让更多游客了解青海明长城和当地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