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河湟 幸福盈心田
来源: 青海日报 编辑: 吴楠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20日

依托现有资源,谋划壮大乡村文旅产业。 摄影: 陈俊 平组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惠风和畅、暖阳照耀,春日的河湟谷地萌动着勃勃生机。此时的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硝水泉村,一棵百年老古树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听着“大喇叭”里传来的全国两会“好声音”。

  党员唐生栋说:“大伙儿听,报告里讲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就是两会给咱们农村发展指的路子嘛!唐书记,今年村里有什么发展计划,我们党员都带头支持!”

  “全靠党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才越过越红火,从前种地广种薄收,现在农田变梯田,农业实现机械化,种粮有补贴,庄稼人再也不用‘苦’庄稼了。”年过六旬的老党员唐生盼不禁感慨道。

  “乡亲们,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这是啥意思?通俗地说就是要种好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把村庄建得整洁漂亮,让咱们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跟着党的政策走,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把‘传统古村落’品牌叫得更响……”村党支部书记唐兴勋用熟悉的乡音土话,详细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强农、惠农、富农等内容。

  “硝水泉村有良好的乡村休闲旅游基础,我们借此优势,继续实施26.6公顷吊干杏项目,搞特色观光采摘;积极招商引资发展民俗和农家乐,对村里的民俗博物馆、观景台、村级道路、村内花池、果园等进行升级改造。”第一书记星盛华说,家门口的乡村旅游产业,能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特色产业。

  接着星盛华的话茬,唐兴勋继续讲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结合咱们村里‘地多人少’等实际,今年村党支部在土地流转基础上,计划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试种13.3公顷胡麻,胡麻种植期间可作为观光景点吸引游客,胡麻籽榨油、胡麻秸秆及麻渣作饲料提供给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有想法的村民可以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

  毗邻“网红”彩虹公路的硝水泉村,是平安地区小有名气的休闲旅游村。

  近年来,洪水泉乡党委政府以发展和保护传统古村落为重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候鸟式、休闲式、田园式旅游示范项目,以硝水泉村为辐射,打造“走最美公路、访传统村落、探百年古寺、观教育基地、品富硒美食”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推进文旅融合、农旅协同,让硝水泉村逐步成为天蓝、地绿、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咱们农村,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也落在了我们农村青年的肩上。自从去年返乡创业,我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农村也是广阔天地,我们要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我们这一代‘新农人’的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让返乡青年唐兴君深受鼓舞,唐兴君的学习感悟引来阵阵掌声。

  话两会、促发展、谈建设。听到与乡村发展和农业有关的内容时,乡亲们更是格外兴奋,“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绿色发展”成为村民口中的高频词。

  政策发力、党建引领、沟通畅谈、智慧碰撞,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村民致富的信心愈发坚定。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把旅游景区和稀有资源串珠成链、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大环境,以全省最大的万头富硒牦牛生态绿色养殖为依托、积极参与全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大势,充分挖掘生态绿地、富硒贵、富民宝地等资源优势,走绿色循环发展路子。”硝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唐兴勋对未来村庄的发展充满期待。

  两会精神“春风”吹拂河湟两岸,给岭上之乡的洪水泉带来春日里的旺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