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家园美 绿野无垠生态佳
——“青海这十年”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综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2年08月23日

中外媒体记者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管护站。摄影:李庆玲 石成砚 栾雨嘉 董志勇


媒体记者拍摄湟鱼画面。摄影:李庆玲 石成砚 栾雨嘉 董志勇


    连绵起伏的山川葱茏青翠,浩瀚缥缈的湖水碧波荡漾,各民族群众在高原大地休戚与共、和睦相处,这里是辽阔大美的青海,是绿色发展的青海,是自信开放的青海。

  “建设国家公园,践行生态文明。国家公园是青海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8月7日至15日,由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青海这十年”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举行,18家中央外宣媒体、境外媒体和部分省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和海东市部分区县感受青海十年巨变。

  中外媒体记者与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变化、话发展、聊民生,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面、立体、多角度反映青海十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青海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祁连山下,

  了解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自东向西分布着40个标准化建设的管护站。采访的第一站来到了寺沟管护站,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三位年轻的管护员——牛抓西文学、张生有、蔺建英。

  他们各有所长,大学毕业也曾在城市工作,但最后都不约而同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生态管护员。问其原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家乡,想回来守护好家乡的山水。刚20出头的年纪,年轻的管护员们在守护山林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也成了未来保护生态的生力军。

  在青阳沟管护站,大家见到了一支由30多名女性组成的女子管护队。她们每天要往返几十公里的路程进行巡护,排查森林草原火灾隐患、防止滥砍伐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等,她们是守护祁连山下好风光的“巾帼卫士”。

  管护站是国家公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生态管护员是生态保护的最中坚力量。如今,科技正给生态管护带来更多便利。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2000余台相机密切关注珍稀动植物,110处“空中岗哨”全天守护绿水青山,还有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王大军教授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对动植物开展专项研究。

  国家公园是地球家园的自然瑰宝,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大家共同守护祁连山原生之美,共同为国家公园建设出把力,建设属于自己的国家公园。

  “十年耕耘青海已经搭建起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有青海特色的文化框架,其中山水文化、农牧文化、体育文化等有机结合,极大丰富了青海生态文明的内涵。”法国《欧洲时报》驻北京代表处主任马林说。

  大湖之畔,

  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夕阳西下,青海湖仙女湾景区美丽浪漫到令人不可思议。大朵的白云镶嵌着耀眼的金边,一望无际的湖面与天空自然交汇,眼前自由生长的水草、远处自由嬉戏的禽鸟,以及天边缱绻的云朵,处处都透露着原生态之美。

  “咔嚓”“咔嚓”……巴西《南美侨报》特约记者孙晨慧不停按下相机快门,将此刻永远记录下来。在南美侨报网上,一组标题为《跟着我们游青海湖梦幻如天空之境》的组图引来诸多海外华人和侨胞的关注点赞。

  在青海湖裸鲤布哈河黑马河增殖实验站,记者们看到了今年最后一批即将送往西宁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300万尾裸鲤鱼苗。“2017年以来,我省在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场所沙柳河、泉吉河等地相继实施人工增殖实验站项目,先后5次实施封湖育鱼。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2017年增加33.6%,达到10.85万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高级工程师俞录贤介绍说。

  每年5月底至8月,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湟鱼洄游这一奇观屡屡上演。眼下湟鱼洄游已过时节,但沙柳河上,成群的棕头鸥欢乐鸣叫、翩翩起舞,不禁让人感叹这里真的是“鱼鸟天堂”。

  普氏原羚作为青海湖旗舰物种,当前数量已从2001年的300多只恢复到2021年的2800余只。以哈尔盖普氏原羚特护区和南岸保护站普氏原羚救护中心为重点区域,当地牧民也主动加入到野生动物的救助当中,给普氏原羚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

  “我所学专业是医学,此行采访我们去了好几个野生动物救助站,从专业角度看,救助站的功能与空间设计以及整体安排都非常专业,各科室齐全,功能完备,医疗流程规范。政府对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之大,通过这些野生动物救助站可见一斑。”柬埔寨《亚太时报》副主编魏来说。

  湟水之滨,

  感受民生改善永不止步

  离开国家公园,中外媒体记者走进河湟谷地,在这里感知土乡人民的小康故事,感受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

  “阿姨,能面对镜头向大家介绍下您正在做什么吗?”8月13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盘绣园里,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记者邓燕和一位正在飞针走线的绣娘聊了起来。

  “老人眼神真好,针脚非常匀称,色彩搭配明艳。老人家说的是土语,虽说语言不通,但从老人家和蔼可亲的眼神和满面的笑容里我看到了幸福。”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记者邓燕参观完整个村子,感叹道“班彦村富裕了,班彦村的群众好幸福!”

  在班彦村村史馆,大家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全面了解班彦村的“蝶变”历程。随后还参观了村电商服务中心、酩馏酒坊、盘绣园等特色产业园等。

  “作为一个第一次踏足青海的‘新人’,一路上壮丽的祁连山,秀美的青海湖,热情豪爽的青海人,还有可爱的神奇动物,建设小康与生态保护的成效,都历历在目。作为一名来自日本华文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希望能为青海对外宣传尽一份力,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一个真实并充满魅力的青海。”日本《东方新报》特派记者杜雅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