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四地”建设,青海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2日

  作为一个高原内陆省份,青海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

  回首五年前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依托盐湖全国战略性资源优势,打造千亿元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动能、构建新支撑,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效益更好”……

  五年中,青海从“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出发,到“四个转变”,再到“一优两高”;从“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到“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再到“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路线图”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重大战略,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

  五年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一以贯之不懈探索发展脉络,使青海高质量发展路线逐步清晰。

  制定“路线图”“施工表”,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过去的发展基础上,青海省委、省政府带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政治决心,铆足干劲、开足马力,聚焦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稳步高效推进产业“四地”建设。

  2021年7月以来,加快建立省部联合推进机制,省政府相继与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印发“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路线图”“施工表”。

  同时,“四地”建设列入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着力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无机盐化工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锂盐产业,提升碳酸锂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发展锂电材料、高纯度金属锂等系列产品。稳步发展钾产业链,延伸发展化工基本原料下游产品,提升钾肥产业,开发高效、环保钾肥新品种……

  ——开展绿色能源革命,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制造产业,扩大切片及电池、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产品规模,加快高效电池项目建设,提高电池转化效能,延伸发展下游逆变器、组件测试等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产品,培育产业集群……

  ——深入落实全域旅游发展“五三”新要求,构建“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布局。提升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草原花海、雅丹地貌、冰川雪山等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开辟自然生态、民族风情、文博场馆、丝路文化、健体康养、观光探险、源头科考等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增创5A级景区5家,推动大区域、大流域旅游联动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优化“四区一带”农牧业发展布局,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枸杞、沙棘、藜麦、冷水鱼、蜂产品、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生猪生产能力。加强农畜产品功能区和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富硒农业种植基地……

  推动“四地”建设,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根据青海实际及“四地”建设路线图,省委省政府心系“省之大要”,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清洁能源、特色产业、生态增汇、体制机制等方面挖潜创新,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五年来,一项项硕果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盐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

  ——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提升。继续扩大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开工建设1090万千瓦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玛尔挡水电站重整复工,储能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获批,“清洁能源+储能”项目加快布局,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1%,外送电量增长10%。

  ——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3A级以上景区达142家,茶卡盐湖、金银滩—原子城等5A级旅游景区创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再上新台阶。

  ——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新成效。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储备能力再创新高,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300万亩(20万公顷),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建立油菜新品种有机种植基地1.6万亩(1000余公顷),超400余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可追溯,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25个。

  心怀“国之大者”,让百姓受益高质量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重要指示,五年来,省委省政府胸怀“国之大者”,谋全局,致长远,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锚定“四地”建设,走出了一条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天高云淡、水草丰美的草原和牦牛群构成一幅高原壮美的图景。

  为了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近年来久治县关停了一些污染企业。当初也有不理解的企业职工看着草原叹息:“再美的景色,也不能当饭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保护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当地政府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仅增加了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刘思俊曾是黄金公司的一名职工,在企业关停后做起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意,从2014年至今短短几年间,企业的“久治牦牛”打进了西藏、陕西、山东、四川等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供不应求的订单。现在,企业年交易牲畜3万头,生产加工肉类1200余吨。

  事实让大家认识到,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好看舒服,还能让百姓吃饱饭,也能让百姓致富。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以盐工业为背景的生态景区——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这几年火遍全国。这里围绕盐湖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实现了“工业+旅游”的叠加效益,而且“盐湖产业+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融合还带动了茶卡镇的二、三产业迅速增长,当地人通过制作盐雕、开农家乐、开旅行社、从事旅拍加入进来……红利也落到了百姓的腰包。

  “大量游客来到茶卡,让我们的收入提高不少。这几年许多人把自家房子改造一下,租给开民宿、农家乐的老板,一个院子一年就有10万元左右的租金。原来的住户还能成为民宿的工作人员,一个人每月又有两三千元的工资。有能力的也有自己开的,一年下来能挣不少钱。”茶卡镇居民何元福说。

  据不完全统计,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产业每年拉动周边地区经济收益近4亿元,为产业融通、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带动了茶卡镇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镇区新建成了集“茶卡羊”养殖、农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服务、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园,每年可吸纳数百当地人就业。

  青海省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时,着力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百姓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