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绿色打底,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09日

  山高、路远、陌生。

  这是很多人不了解青海的人们对于他的假想,其实,如今的青海已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纵横驰骋。

  行走在绿水青山间,我们不期然与数字经济撞个满怀,牦牛、藏羊在广阔草原间茁壮成长,戈壁上的光伏板熠熠生辉,巨大的风机迎风转动,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变身高原大地上的魅力小镇……这里,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喜。

  皑皑雪山、蓝天绿地,青海600多万各族群众在这片高原大地描绘着自然环境优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族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

  察尔汗盐湖。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聚焦山水,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白龙村,河卡镇兽医站的兽医师赵刚手持移动终端,陆续采集牦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制作成为专属于这一只牦牛的“身份证”,实现随时随地查询。

  “把牦牛的体貌特征、月龄等录入到手持终端,并对要佩戴的耳标进行扫码,使耳标的信息和我们采集的信息相对应,最后将所采集的信息上传到可追溯信息平台上。”赵刚说。

  养牛也有“黑科技”,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兴海县建成了智慧农牧业服务平台,从牛羊的选育、养殖、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进行数据分析和溯源追踪,养殖管理更加精细。

  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坚定有力。“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枸杞、水产品产量年均分别增长9.5%和11.5%,牛肉、羊肉产量年均分别增长10.8%和3.5%。

  依托特有的“美丽资源”,我省盘活沉睡的“资产”,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变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和跨越赶超的大引擎。

  天空蔚蓝,湖水清澈,水波荡漾,一抹青色好似与湖水缠绕般,平静却不失波澜。2020年的夏天,东台吉乃尔湖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高原“马尔代夫”一时间刷屏网络,成为最火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高原最美的盛夏,自驾来到辽阔草原、茫茫戈壁,寻找心灵的治愈在近年来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青海旅游市场进一步火爆。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同年的国庆中秋假期国内租车自驾游人数和消费额创下历史新纪录,在十大租车人气城市中,西宁市租车量排名第四,以140%的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

  音乐嘉年华上欢呼不断,乐队演出、小吃美食、景区美景,让游客享受了一场文旅融合的视听盛宴;平安驿河湟文化体验景区上演一场场独具青海特色的演出,皮影戏、青海眉户戏、河湟曲艺小调、折子戏、相声等纷纷上演,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河湟文化的魅力;参加文化体验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百米唐卡长卷前参观人流摩肩接踵,各大景区青绣等文创商品销售增加……文旅融合在为游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大美青海生态高地旅游净地”的品牌也在逐步壮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聚焦优势,撬动绿色发展新引擎

  “5、4、3、2、1……”

  2020年7月15日上午11时52分,随着工程送电启动按钮按下,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远隔千里之外的青海清洁电力源源不断输送至河南省电力主网。

  电能来自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上的“光伏海洋”。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如今,在广阔无垠的茫茫戈壁上,一块块光伏板碧波荡漾。熠熠生辉的光芒让沉寂多年的戈壁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青海地广人稀,光热资源禀赋优越,如何打造新的增长点,以绿为进促发展?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发展高地是我们的选择。

  在西宁的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黄河水电多晶硅”产能提升至年产3300吨,全年电子级产品销量较上年度提高117%,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5%;高效IBC量产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7%,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量产的高效N型IBC电池组件生产线;

  在海西的一个个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光影闪烁,似与天相接。一台台高大风机,巍然矗立,迎风起舞,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一片片荒草戈壁告别了从前的风沙裹挟,变成了碧草连片的生机之地。

  在三江源地区的一户户农牧民家里,昔日烧煤、烧牛粪的冬天取暖模式已逐渐被使用清洁的电能取暖所替代,在完成能源替代的过程中,燃煤消耗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持续减排。

  抽象的数据、鲜活的事例组成青海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精彩故事。今天的青海,正以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特有的资源禀赋,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网源协调、水光互补、带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以能源优势为基,新生的机遇正在悄然孕育,发展的潜力正在逐渐萌发。

  2020年5月7日,细雨绵绵。这一天,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这个坐落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

  基于降低运行成本的考虑,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企业将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迁往气温较低、电价较便宜的区域已成为趋势。

  青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独具特色的“1119”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系为基础,发挥青海气候冷凉、绿色能源丰富、清洁能源发展迅速等比较优势,大力争取一系列算力基础设施项目落户青海。

  青藏高原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开始运行并承载多项业务、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在青海西宁正式建成投入运行……立足能源优势,一条独具特色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之路已然显现。

  聚焦难点,激活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不止步,发展才有进步。不断的革新,激发内生动力是创造新增长点的答案。

  春节假期刚过,国家税务总局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东川工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却是冷冷清清。青海圣源藏毯进出口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兰香正在熟练操作“补漏申报”系统。她告诉记者:“以前这个时候,大厅里等候的人很多,通常办完业务就快下班了,现在更多用网上办税,常规业务也能在自助机办理,一会儿就办完了。”

  以“跑网路”代替“跑马路”,依托电子税务局、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渠道进一步拓宽。电子税务局将原有185项功能增加至217项,基本满足了纳税人的日常办税需求。窗口变冷清了,纳税服务却更加暖心。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改革热浪滚滚而来。

  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企业开办时间和项目政府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农牧区改革持续深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预算制度和增值税改革扎实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成效显著,绿色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在深化改革中,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经济社会活力竞相迸发。与此同时,青洽会、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举办,客从八方来,“会”聚大美青海,为青海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和生机,也在更大范围内凝聚起了信心和共识,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力量。

  【视点短评】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都要充分体现“高质量”和“可持续”要求;我们要实现的美好目标,不但要体现在各个领域可量化、可统计的数字上,更要体现在蓝天、碧水、净土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是“中华水塔”,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又容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与此同时,青海水风光热资源丰沛,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气候和地理优势明显。良好的生态是青海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的先天优势。我们必须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我们要依托丰富的水风光热资源优势,进行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智能电网建设为保障,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比重,打造清洁能源建设、使用和输出全链条示范省。

  我们要依托高原净土、日照充沛、气候冷凉干燥、病虫害少、种质优良的草原农田比较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健全和完善覆盖饲养种植、加工生产、运送保鲜等全过程的产业链条,整体打造绿色有机健康的青海名片。

  我们要依托高原净地、文化灿烂的人文优势,加快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品质,立足丰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将文旅软实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海将上下同心,团结奋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