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牦牛骨提取胶原蛋白肽项目落户西宁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0日

  图为全速建设的项目基地

  “这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不仅是国内首个牦牛骨提取胶原蛋白肽项目,同时也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牦牛骨肽生产基地……”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内,青海国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福建为我们勾画了这样一幅蓝图。

  一场秋雨一场寒。伴随着绵绵秋雨,记者跟随龙福建一同走进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的青海国肽牦牛骨提取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生产项目基地。刚刚踏进生产工地大门,基地的建筑大楼主体轮廓便映入眼帘。基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上百名建筑工人忙碌而有序的身影仿佛向外界宣告着项目进度的紧迫。

  “可能与其他项目建设不同,我们是市场需求倒逼基地建设。虽然当前集团公司在安徽、湖南等地建设的生产基地已经投产,但仍然满足不了正在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

  正基于此,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集团要求,都催促青海国肽项目必须要加快进度,保证基地按时投产运营。”据龙福建介绍,按照计划,生产车间主体预计2018年年底建成,明年就可以开展设备调试和试生产,2019年底正式实现规模化投产运营。青海国肽的生产基地投产运营后,产品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将出口到欧美、日本、中东、中亚等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牦牛骨提取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生产项目是通过尖端生物酶解技术,从牦牛骨中提取有益人体健康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活性物质,进而标准化生产食品级牦牛骨肽特色健康产品。按照园区建设规划,除满足基本生产需求之外,青海国肽的项目定位是一个集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型生物产业园区。

  龙福建一边说,一边拿出企业生产基地和研发大楼的效果图一一解释。“在实验室中,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海参、甲鱼、核桃等二十多个动植物中提取出胶原蛋白肽。但是,牦牛生长周期长,牦牛骨的骨密度高,营养成分特别是钙质十分丰富,原材料价格又相对低廉和充裕,当地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牦牛产业。因此,我们不仅要在青海建设生产基地,还要在这里同步设立研发基地,将牦牛骨的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开发利用。”

  众所周知,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全球牦牛的主产区,被称为“世界牦牛之都”。我省农牧系统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年底,我省牦牛存栏总量480.97万头,居全国之首,占全世界牦牛存栏量的32%,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基础。但是,目前我省对牦牛资源的加工利用多集中在奶、皮、肉的深加工,而占牦牛体重20%的牦牛骨没有得到高效利用。生产小分子胶原蛋白肽产生的骨粉、骨油、骨泥等副产品还可以用来生产火锅底料、饲料、钙制品等下游产品。因此,青海国肽的牦牛骨提取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生产项目落地后,将成为我省牦牛产业重要的“强链”和“补链”项目,对推动我省牦牛产业增值,加快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带动地方民生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虽然青海国肽生产基地和研发大楼还在紧张施工建设当中,但针对优质牦牛鲜骨原材料的前期征收储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目前,青海国肽已经与周边屠宰场、相关深加工企业等达成原料供应合作协议,收购了第一批约2000吨牦牛鲜骨。未来,待青海国肽基地全部投产运营后,年消耗牦牛原料可能要达到万吨级以上。”龙福建透露。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随后,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实施牦牛产业精深加工提升行动。

  按照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牦牛饲养量要控制在500万头以内,天然草场饲养量控制在350万头左右,年出栏从143万头提高到160万头以上,牦牛肉产值从70亿元提高到90亿元。

  政策导向体现到产业经济上的结果是:今年上半年,青海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8.8%,占青海固定资产投资的32%,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我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1%,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0.5个百分点,生物产业增加值更是增长23.4%。因此,以牦牛骨肽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生物项目将成为我省特色高原生物产业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