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基层】麦田里长出希望 让村民钱袋鼓起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20日

  发展产业扶贫,让百姓的口袋殷实起来,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扶贫方式。原本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村集体经济始终没有起色的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就走出了这样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2016年,安康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康军胜和村“三委”成员多方奔走协调,将8公顷昔日的荒滩打造成沃野良田,成为了安康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安康村现有农户129户688人,耕地面积96.53公顷。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25人。如何让这25名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让安康村和全市其他19个贫困村同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目标,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康军胜面前一项复杂而棘手的任务。

  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军胜听说乌兰县的藜麦种植已成气候,柯鲁柯镇也有人种植藜麦,而且增收效益明显。“安康村也有闲置的撂荒地,利用这些闲置的土地种植藜麦,可以让闲置的土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挣钱,年底还可以分红,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康军胜灵机一动。

  有了想法就有了出路。康军胜和联点单位德令哈市财政局多次到乌兰县联系种子、种植、包销、专用肥及技术指导等事宜,为藜麦种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乌兰县的专业合作社请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从2016年3月到4月的一个多月间,康军胜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和7户贫困户一起,将原来的8公顷荒滩地改造成沃野良田。

  到2016年底,7户贫困户通过在藜麦田里提供劳务折合工资收入3.2万元,平均每户收入4500元,加上年底每户1500元的分红,仅藜麦一项,贫困户每户收入达6000元。

  今年年初,康军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将藜麦种植扩大到了33.3公顷,又联合农业合作社在德令哈村流转土地53.3公顷用于青稞和牧草种植,仅管理费一项就比去年多收入3到5万元,不仅进一步夯实了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也为壮大发展规模开辟了广阔的平台。

  又一年丰收季,沉甸甸的麦穗成了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成,25名贫困户的钱包将比去年更鼓,百姓的日子将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