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浇灌“幸福西宁”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年04月18日

  西宁四面环山,三川汇聚,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自西而东贯穿市区。境内主要由湟水干流及北川河、南川河、西纳川河等支流构成了全市水生态体系。7335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占湟水干流总长的25.5%,多年平均流量39.6立方米/秒。全市水资源总量13.1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57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0,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

  干旱缺水、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质量不高是西宁的基本水情,在先后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荣誉的基础上,西宁人又把目光锁定在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上。

  治宁方略水为大政

  随着春季的来临,宁湖湿地公园渐渐有了春意,引来了水鸟前来助阵,也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纷纷驻足。罗纹鸭、白鹭、绿头鸭……甚至鸳鸯,让拍鸟大军兴奋不已,长枪短炮一下子聚焦到了这片美丽的湿地。

  “我从记事起就生活在这里了,以前环境差,垃圾成堆,臭气冲天,现在出门散心、休闲,这里是绝好的去处。”家住西宁市宁湖湿地公园附近的杨勇军说。

  杨勇军的话语背后,透着西宁市近些年大力治水,保护湟水河生态和区域水环境,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不懈努力。

  景观娱乐、净化水体、环境调节、水文调节、补充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构成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由此说来,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系统保护水生态,对于提升西宁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状况、促进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治城先治水,西宁被纳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一座干渴的城市行动起来,贯通水系,修复生态,高效调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近年来,西宁市以“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践行“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建设“幸福西宁”,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扎实做好水生态廊道连通综合功能提升、南川河、黑泉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西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城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实现“三河六岸”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西宁市水政水资源办公室副主任薛林琳说,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清澈的河流、水景、湿地,让我们的城市更赋有灵气。通过实施水源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河湖水系连通等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我们竭力为塑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优势,彰显“幸福西宁”生态本底做好支撑。

  三川碧水穿城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几年,西宁人散心、纳凉、休憩、活动的地方逐渐多了起来,从不断改造完善的人民公园,到火烧沟、南川河、宁湖湿地、美丽水街、湟水湿地公园等很多地方。这些地方无疑是西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初春,沿南川河畔麒麟湾休闲散步,枝叶吐绿,万象更新。南川河综合整治,将西宁市城区南川河河道防洪标准由不足3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护两岸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在沿河两岸布设污水截流管道,将原先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收集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改善河道水质;再者,通过河道两岸的景观建设,形成一河两绿的滨河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品味。

  总投资75亿元的北川河6.35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康家桥至天峻桥5.6公里泄洪及生态河道、景观绿化及部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为总体定位,沿北川河5.8公里西侧辐射6.35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文化展示、旅游景观、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

  打造一个水生态优美,宜居的城市,西宁人从未停下过追求幸福的脚步。

  “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西宁市勇于开拓创新,狠抓措施落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3%,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总投资4.39亿元的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沿河30万平方米的梯级景观水面已形成,正在加紧实施河岸绿道、绿化景观恢复以及联动智能控制系统等收尾工作。

  时至今日,依托着母亲河——湟水河的治理,西宁努力把三河六岸建设成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为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实现了湟水流域“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形成了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

  生态保护清水入城

  控源截污,净水东去。几年来,西宁市实施了南川河、北川河、湟水河河道综合整治,已治理河道129公里,生态治河长度达60公里;

  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确定了县级河长14人,乡(镇)级河长74人;相继实施624个排污口整治,建成投运西宁市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西宁市第一再生水厂和四污配套再生水厂,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已达1460公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80%提高到86.12%。排水箱涵、综合管廊、再生水厂、污泥处置项目,均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去年,西宁市被列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从2016年到2018年,西宁要在18平方公里新城区和3.5平方公里老城区内打造海绵城市试点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

  水系贯通,西宁的水“活”起来了。治理后的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逐步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休憩场所,宁湖湿地公园、火烧沟等生态景观带应运而生,成为市民的亲水平台。

  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使夏都西宁多了水韵,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

  生态保护,清水入城。从一个景点到一片湿地,从一片湿地到一条河流,西宁逐步扩大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闯出水资源科学利用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