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青海省新闻办 > 工作动态 正文
西宁着力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 2016-01-18 15:11 稿源: 青海日报 编辑: 周羚源

  说起民生,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

  从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到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增长,从保障房建设,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创业到公共服务体系的创建……西宁市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民生无小事,只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牢牢把握群众迫切需求,注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实际感受,就一定能推动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努力在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抓紧推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

  多做“雪中送炭”——兜住底、补短板,优先解决困难群体最基本、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我的年纪大了,儿子又是脑瘫,但是政府为我们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在享受了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照顾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家庭生活!”家住城东区石坡街社区84岁的付瑞兰老人高兴地说。

  西宁市于去年10月份启动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以来,青海海都公众服务中心、光彩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颐和老年乐园等养老机构积极加入到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自2014年至今年4月1日,省市政府共安排财政补贴资金650万元,购买了以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民办养老机构和三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供养老年人服务,使1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到了政府的养老补贴,实现了居家、依托社区或机构养老,有效解决了空巢、独居、失能老人的照顾问题。

  让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这只是西宁市倾注真情、关注民生的一个缩影。

  回应百姓关切——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件件实事温暖民心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民生为先”理念,大力实施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实事,致力打造群众看得见的改变、触得到的便利和享得着的实惠,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居民。近日,记者来到西宁市中医院国医堂,前来看病、抓药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是慕名而来,这里来看病方便,而且专家的水平高,邵秀兰大夫在妇科方面很出名。有时老伴的肩周炎要是犯了,我们也来这扎针灸,效果也好!”陪女儿来看病的张女士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直夸大夫的水平高,医院的服务好。”

  这仅仅是西宁市医改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方面。

  目前,西宁市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以提高到目前的550元,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2%、99.8%和99.6%。城乡居民在三、二、一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80%和90%。全市三、二、一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36%,上升10%和10.87%,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就医新秩序初步形成。在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下,全市先后有25万人次受益,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医疗费用能报销,理疗保险能落实,大病小病能看了……”这些都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声。

  如今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正编织得越大越密。西宁市把39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分解到各个重点部门,落实了市发改、教体、民政、卫生等项目建设部门主体责任制,整合各类建设项目资金,加大对民生项目建设的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各类民生工程建设。

  聆听百姓呼声——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方向,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从解决政府蔬菜平价车、寻医看病、缓堵保畅的实施等一件件事情看,群众心里想的,政府都能想到,群众心里盼望的,政府都尽力为群众办到。

  市民谢秀芹说:“不论平价蔬菜直销车开进社区,还是各大商超设置的平价供应专区,不论是经营户良好的服务水平,还是良好的消费环境,不论是丰富的物品种类,还是合适的购买价格,无一不体现出政府对群众的关心。”

  公交集团公司职员刘炎说:“政府始终把缓堵保畅作为保障民生、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百姓也能积极投身到缓堵保畅的行动中,缓堵保畅的各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的优化、公交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是发展所需,更是民生所向。”

  83岁的魏萍英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多年来没有固定的收入,我的孩子也有精神疾病,但是在政府的关怀下,我每月都能领一些低保费,孩子也被安排到了福利院,我希望今后能更多地享受一些救助政策。”

  随着民生“蛋糕”越做越大,相信今后人民群众会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也会拥有更多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者: 刁永萍)